——2022年8月30日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
市审计局局长 姜圣林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工作部署,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全市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加大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2.9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精心谋划申报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市争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0.8亿元,同比增长6.6%;争取专项债券资金81.9亿元,同比增长28.8%。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全市兑现各类涉企奖补资金23.2亿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6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5%。拨付民生工程财政资金46.3亿元,33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强化“三农”优先发展,投入资金49.5亿元,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安排资金9亿元,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安排资金5.4亿元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财政管理改革逐步深化。有序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项目资金42.3亿元。严守债务风险底线,统筹各类资金,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市本级债务风险等级有效改善。加强国资监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原有5家市属企业整合成3家,如期完成市属企业重组整合改革任务。
——审计整改效果明显提升。202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175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7亿元。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督促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整改督查工作的通知》,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长效化。至2022年7月,2021年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整改率99%,落实整改金额24.8亿元。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和宣城经开区财政局具体组织的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2021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83.1亿元,支出总计77.6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05亿元,支出总计94.7亿元;社保基金收入总计97.3亿元,支出总计61.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8亿元,支出0.7亿元,调出资金0.1亿元。
从审计情况看,2021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在财政政策落实、预算编制与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
1.预算编制不规范。市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按照市属国有企业年度盈利等情况进行测算编制,各企业上缴利润比率不明确;宣城经开区2021年财政代编预算占比过大。
2.部分非税收入未及时缴库。宣城经开区财政专户部分土地出让金未及时缴库。
3.无依据退付国库资金。宣城经开区财政将已缴入国库的专户利息收入退付到财政专户。
4.预算资金拨入专户不规范。2021年,宣城经开区财政将预算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国库拨至财政专户,年末部分资金结存未用。
5.部分资金拨付使用不及时。至审计日,宣城经开区有3项涉企资金未拨付到位。另外,2019-2020年“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省级奖励”资金未使用。
(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1.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进度慢。因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规划调整等影响,部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项目支出进度低。
2.存量资金有待进一步盘活。至2021年底,部分单位纳入市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长期结存未用。
3.重大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加强。2021年市大建设办新增项目未进行事前评估、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监控管理;本级财政资金安排续建的28个项目未进行全周期跟踪问效。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林业局等7个预算部门及所属二级机构。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单位不断加强预算管理,注重资金使用绩效,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取得积极成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预算管理存在薄弱环节。3个单位业务培训费、劳务费等超预算;3个单位未按规定收取工会会员会费;2个单位支出审核不严,相关报销凭证不全。
(二)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3个单位、12个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完善;1个单位在建设项目资金中列支聘用人员工资;1个单位项目建设结余资金未上缴财政。
(三)公务支出仍需进一步规范。1个单位公务接待审批程序不规范;4个单位未规范执行公务车使用登记制度。
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每季度安排若干项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经济政策措施,集中开展跟踪审计。
(一)城乡义务教育方面。重点审计了市本级、宣州区、宁国市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和学生资助经费。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下达不及时;部分资金下达时未同步分解绩效目标;少数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存在未按期完工等问题。
(二)直达资金管理方面。重点抽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延伸调查了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州区卫健委等15个单位。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因项目细化、任务分解等前期准备不充分,有3项直达资金分配下达不及时;部分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出进度较低。
(三)财政助企纾困方面。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全市中央财政安排到达市场主体的2项资金、省级财政纳入助企纾困管理的5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三重一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等4项资金存在拨付不及时现象;市本级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创新型省份建设资金,至审计日项目筹划和资金分配工作尚未开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支出比例较低;4个县市区未按要求及时配套资金。
(四)旅游强省和科技创新方面。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全市旅游强省和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未按照要求制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众创空间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宣州区、泾县未对旅游发展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旌德县两个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及升级项目建成后管护不到位。
四、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情况
(一)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审计情况。结合市本级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重点审计了养老、居住等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但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养老方面,居家养老护理补贴发放不够规范;社会救助方面,2019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资金,至审计时部分结余未用;居住方面,停车场、停车位建设任务未按计划完成,餐厨垃圾收运处一期项目建设未按协议约定工期建成,垃圾分类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政策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和规范化建设以及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预警监测落实不到位;隔离防护措施未规范设置。此外,还存在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资金使用率低和未规范开展绩效评价等问题。
五、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纳入本报告的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7个,涉审工程总造价17.32亿元。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不够严格。3个项目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滞后;2个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滞后。
(二)资金使用管理不够规范。7个项目多计工程结算价;3个项目未按规定办理工程结算;1个项目施工、采购、咨询服务等合同印花税未缴纳。
(三)工程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7个项目监理、造价咨询单位履职不到位;5个项目竣工图纸部分内容与实际不符;4个项目工程质量方面存在问题;2个项目建设超合同工期。
(四)招标采购管理不够规范。1个项目投标清单工程量未对招标文件作实质性响应;1个项目项目装修工程投标文件总包服务费未按规定计入。
六、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据市财政资产年报反映,截至2021年底,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145.98亿元。主要有:流动资产67.73亿元,PPP项目资产35.38亿元,公共基础设施21.9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6.9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市本级国有资产报告编制不完整。财政资产管理系统与部门决算报表反映的资产数据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单位资产清查不到位、填报不准确。3个市直单位部门资产登记管理不到位。
(二)资产配置和处置不够规范。1个单位办公电脑配置超出规定数量;2个单位待报废车辆未及时处置,置换车辆未按规定上交,资产报废未经集体研究。
(三)部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3家国有企业改制后部分资金和资产长期闲置;1个单位部分房产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七、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重大政策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统筹协调和有序推进。认真分析影响政策落实、项目推进、资金使用、效果发挥的堵点、难点,消除政策落实中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形成政策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和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落实援企惠企政策,增强市场主体发展动力。
(二)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民生底线。加强民生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各类惠企利民政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做好社保制度政策及管理的衔接,完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机制。强化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抓好立项、招投标、资金、质量等重点环节管控,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堵塞漏洞,筑牢防线。
(三)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盘活用好各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三保”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强化绩效激励约束,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进一步厘清国有资产产权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提升整改实效。各地区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整改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建立整改台账,逐项整改销号。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研究解决措施,防止屡审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