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县区审计

审计整改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发布时间:2021-01-18 11:31 信息来源:绩溪县审计局 访问次数:

审计整改是集中体现审计成效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为全面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虽然在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审计整改督促督办及审计整改工作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审计整改不彻底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涉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存在推诿畏难现象。

突出地表现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的审计项目时间跨度长,有的单位领导更换频繁,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是历史遗留,整改难度大,新一任领导在处理过程中瞻前顾后、畏葸不前,致使这些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2、事后审计决定了部分问题现状无法改变

有的整改工作源头治理的力度不够,例如违反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招投标法规定,由于许多审计项目都是事后审计,问题产生“木已成舟”,在整改中多采取制订或修订制度,重申有关管理规定并承诺今后加强管理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等措施落实整改,但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3、审计整改督查联动机制落实不到位。

虽然审计整改从体制机制的层面上已经比较完备,但有的要求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没有全面有效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审计整改的动态报告制度、跟踪检查机制、协作联动机制等,整改跟踪检查基本上还是审计一家包办,政府督办、多部门参与协作整改开展得较少,整改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整改力度体现不够充分。

4、审计整改“一刀切”,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总体上看,涉审单位和整改推进督促部门对审计整改分析和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和细致,影响到了整改的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机制的因素造成的、哪些是客观或历史原因形成的、哪些是人为的,没有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单纯片面对照制度,导致有的问题长期搁置。

5、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矛盾影响了整改推进。

目前,本着“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抓审计整改的监督检查具体落实在相应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项目组长或主审是主要负责人,由于基层审计机关面临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项目主审在一个项目结束后又投入到下一个审计项目中,难以全面顾及;基层审计机关往往一个股室对应于省级三四个处室,但人员却只有2—3人,与审计工作全覆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使得县级审计机关每年疲于完成审计任务,很少开展审计回访核实整改效果,在抓审计整改中时紧时松,同时,就内部控制而言,审计组既负责查问题,又负责落实整改,不符合职责分离的控制要求,受编制所限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审计整改工作(审计组只是临时性的工作小组),上级审计机关对于审计回访也没有硬性的要求,使审计整改检查核实工作弱化。

二、上述问题未得到切实有效的纠正,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部分单位整改责任意识淡薄。对问题的产生不认真地分析根源、研究措施,而是往财务部门一丢,没有落实好审计整改“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

二是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不愿触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时间久、难度大,如借出资金清理、以前年度挤占专项经费等等,涉审单位往往采取“拖”的办法,回避矛盾,造成问题久拖不决,当然,一些单位片面强调历史因素也是整改不彻底的原因。

三是外部客观因素导致问题无法整改。突出表现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上,有的项目因为推进过程需要、时间紧迫而忽略了建设程序,问题一旦发生,建设程序便难以弥补。

四是体制因素使得问题一时难以纠正。预算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追加支出频繁、预算编制不完整等,因为涉及财政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应的改革措施需要自上而下推进,在现有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该类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存在。

五是内部审计工作薄弱制约了审计整改推进。县直单位和乡镇基本上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专业内审人员,有的单位挂靠在财务部门,绝大多数单位没有正常化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整改也无法依托内部审计的形式组织进行。

三、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在现有审计整改机制下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组制度。

应在现有机制下,由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牵头,人大、组织、纪委监委等有关部门派员参与,成立审计整改跟踪督查工作组,工作组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开展跟踪检查工作并撰写跟踪检查报告,深入的了解被审单位的整改工作需求,有效督促被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全面反映工作组工作情况,以促进审计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2.要进一步突出整改工作重点,细化审计整改的各个工作环节。

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审计整改,将整改重点放在屡审屡犯、制度缺失、内部管理薄弱的部门单位,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原因还是管理问题,是主动为之还是客观限制,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要从源头出发,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措施,促使整改具有可操作性,要将审计回访作为整改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编制回访记录,实时进行跟踪,并要加强审计整改的动态管理,建立审计项目问题整改台账,及时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反馈情况,对整改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动态销号,掌握整改工作进展,防止出现整改工作“无期限、无标准”现象。达到审计工作促进管理、服务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   

3.要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大审计整改追责问责的力度。

审计整改工作已有较为明确的制度要求,如工作报告、结果公告、协调配合、对账销号、督查约谈、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此,要做到真正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成立专门机构或专题部署整改,要落实好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将审计整改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对于整改工作不到位的,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进,启动问责机制,切实有效地发挥惩戒警示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